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3的博文

帖后。53《帖撒罗尼迦后书》2023.6.28,第119天学习笔记

  帖后。53《帖撒罗尼迦后书》2023.6.28,第119天学习笔记 5.“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主要是使人得着生命,正如以利户所说:“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伯33:4)。有了上帝的“生气”,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6.上帝并没有把“灵魂”吹入亚当的身体,他只把“生命的气”吹进他的鼻孔里。因此,本段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持把人分成灵、魂,体的说法。上帝所关注的是亚当“整个人”。 三.“有灵的活人”(第七节)直译是“有灵的生物”(《思高本》),可描写动物(参创1:20,2:19,9:9)。我们要留意这句话几q方面的特点:

帖前。52《帖撒罗尼迦前书》2023.6.26,第118天学习笔记

帖前。52《帖撒罗尼迦前书》2023.6.26,第118天学习笔记 4.上帝向人吹气表明人和其他生物不同,因圣经没有记载上帝用同样的动作创造其他生物,只有人得到上帝直接“吹气”。我们要强调:人和其他生物不同乃在于他被造的过程特殊,而不是因为人有上帝的“生气”。 上帝直接向人吹气,这个过程使人有超然的地位,可以管理其他的生物(有权为它们起名,创2:19);这正类似第一章人按上帝的形像样式被造(创1:26.27),以及有权管理其他生物(创1:28)。 从这角度来说,“上帝向人吹气”和“按上帝的形像样式造人”相近。

西。51《歌罗西书》2023.6.25,第117天学习笔记

  西。51《歌罗西书》2023.6.25,第117天学习笔记 1.上帝第一个动作“用尘土造人”,回应第一章他创造的“行动”。第二个动作“吹气”,则回应第一章的“说话”;“吹气”、“说话”都和“口”有关。 2.第一个动作“造”暗示手艺精巧,第二个动作“吹气”反映出温暖、亲切,有如脸颊相碰接吻那般的亲密。 “吹气”更代表了“给予”。 3.“生气”(breath of life),可直译作“生命的气息”;前者在旧约出现了二十五次,只用于“人”,后者却可应用于上帝或人。

腓。50《腓立比书》2023.6.20,第116天学习笔记(读经分享)

  腓。50《腓立比书》2023.6.20,第116天学习笔记 读经分享:《圣经·加拉太书6:14》说:“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十字架代表神与人的关系,耶稣基督既是神也是人,因为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不仅解决了人的所有罪债,还为他们预备了恩典的投资基金。 基督教的中心就是这个事实,只有当年轻人明了十字架的真谛,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真诚地悔改,接受基督为其个人的救主,他们才真正懂得基督教的意义。这样,十字架才会变成他们生活的中心。 凡以十字架为其信仰中心的基督徒,神将启发他,使十字架扩及其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事业、政治、职位、科学艺术、社交,每一个生活领域都应该感觉到复活基督的强大冲击力!凡是愿意以十字架为其生活中心的年轻人,将面临一项挑战,就是把他们自己奉献给基督,使十字架也成为人类社会的中心。

弗。49《以弗所书》2023.6.19,第115天学习笔记(读经分享)

  弗。49《以弗所书》2023.6.19,第115天学习笔记 读经分享:《圣经·申命记32:3》说:“你们要将大德归与我们的神”。在满天星斗的夜晚,用望远镜观察天上成千成万的星球旋转于苍穹。在这巨大无比的星系中,地球只不过像沙滩上的一粒小沙!而掌管这具无限潜能与秩序之宇宙的主宰就是神—具有无限能力与智慧的神。 人要神显出神迹。一天又一天,光华的旭日东升,绚丽的夕阳西下。夜晚,群星高挂天际,清晨,朝露滋润干渴的花草。稻谷从不歉收,葡萄生生不息。然而,我们还能说看不见神迹吗!荒p373

加。48《加拉太书》2023.6.18,第114天学习笔记

  加。48《加拉太书》2023.6.18,第114天学习笔记 3.这里的“尘土”本指“灰尘”,而不是陶匠常用的“黏土”因为作者强调人的“胝弱”,和“人”一词有同样的重点。 此外,用“尘土”造人可有以下的含意: 第一,人既出于土,犯罪后要归于土(创3:19;林前15:47)。人与土地形影不离。 第二,“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第七节)是上帝造人的第二个动作,这句话有不少地方值得注意:

林后。47《哥林多后书》2023.6.17,第113天学习笔记

  林后。47《哥林多后书》2023.6.17,第113天学习笔记 1.“人”在旧约出现五百五十五次,最多是在以西结书,和儿子连在一起,成为人子;其次就是创世记第一至第十一章(四十六次)和传道书(四十八次)。 2.“造人”乃上帝在本节的第一个动作。“造”在旧约出现六十三次,其中四十二次是以上帝为“主词“。 此动词基本意义是“塑造”,如陶匠制造工艺品,经过设计和构思才制造(撒下17:28;赛29:16;耶18:2)。因此,上帝造人也不是“即兴”、出于一时冲动;他造“人”是经过深思熟虑,人是他精心制造的杰作。

林前。46《哥林多前书》2023.6.15,第112天学习笔记

  林前。46《哥林多前书》2023.6.15,第112天学习笔记 经文: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一节经文是本段的中心,作者描写上帝造男人的过程。 本节简明扼要,可以和第一章廿七节相媲美。在该处作者以名词“形像样式”将人和上帝相连;此处却是用动词作连接。 一.“用地上的尘土造人”的“地”和“人”,两者的音相近,前者读音为“亚当麻”,后者读音为“亚当”。我们不能肯定它们是否源于同一个字根。 “用地上的尘土造人”这句话有几点值得注意:

罗。45《罗马书》2023.6.14,第111天学习笔记

  罗。45《罗马书》2023.6.14,第111天学习笔记 3.把“雾气”视为源于苏美尔文的,解为“从地下渗上来的水”。 总括来说,第三种解法较为合理,“雾气”指地下出来的水,“滋润遍地”,为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解决植物因没有“雨”不能生长的问题。 这地下水后来成为伊甸园的“河”(创2:10)。 二.“滋润遍地”的“滋润”意思很广,可指灌溉地,令地生出农作物(创2:10),也可指洪水泛滥的汪洋景况(结32:6,“漫过山顶”)。有学者认为后者的解释符合本节的上下文。

徒。44《使徒行传》2023.6.13,第110天学习笔记

  徒。44《使徒行传》2023.6.13,第110天学习笔记 2.根据动词“上腾”把此希伯来字解作“水泉”、“水井”。不少早期的译本都如此翻译(如:七十士译本、叙利亚文译本、武加大拉丁文译本)。 这解法把“雾气”视为源于阿卡德文的,解作“地下水”,“波涛起伏”的大水。 这种解法可以解决本段和第一章的矛盾因为,如果此处真是谈及大水,则可把这大水视为第一章二节的“深渊”。 不过,这解法怎可和上文第五节配合呢?汹涌的大水百害而无一利,只会淹盖农作物,怎会促使植物生长?

约。43《约翰福音》2023.6.11,第109天学习笔记(读经分享)

  约。43《约翰福音》2023.6.11,第109天学习笔记 读经分享:《约翰一书3:2》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 我觉得今天正面临一个特别的日子。其特别不在于过去,而在于未来。凡事临近尾声,人的成就一定会被衡量,不是依照过得做了什么,享受了什么,或者拥有过什么,而是依照最后的成就。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基于伟大的理想、高远的目标、广阔的视野、渺不可及的异象,以及偏处地平线那端的远山。或许现在它们对我来说太陡峻、太巍峨,但是它们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我如果利用已有的力量,力量就会增长。不时高瞻远瞩的人,最终将发现自己已登临山顶,与蓝天接近,地上的景物也尽收眼底。心中群种成就的满足感,就是最美好、崇高、永恒的报偿。荒p.366.

路。42《路加福音》2023.6.10,第108天学习笔记(读经分享)

  路。42《路加福音》2023.6.10,第108天学习笔记 读经分享:《罗马书8:28》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使徒保罗所说的范围何其广阔!他不是说“我们晓得有几件事”,或者“多数的事”,而是说“万事”。从至微到至大,从最可爱的到最可怕的。 “万事都互相效力”,这是说它们正在“互相效力”,而不是“万事已经互相效力”,或者“将要互相效力”。这里用的动词是现在式。 “万事都互相效力”。所以黑色和灰色也是不可缺少的。有了它们,才使你的图画美丽。 在一千件试炼中,并不是五百件使爱神的人得益处,而是九百九十九件加上一件,使爱神的人得益处。荒p104

可。41《马可福音》2023.6.9,第107天学习笔记

  可。41《马可福音》2023.6.9,第107天学习笔记 经文: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 第六节记叙雨之外另一个水源。 一.“雾气”在旧约圣经只出现过两次(本节和伯36:27),可有三种解释: 1.它指“云雾”,但本节所用的动词是“上腾”,把此词解作“云雾”不大合适,除非它指水气“上腾”变成云,再成雨,正如以利沙的仆人所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霎时间天因风云黑暗,降下大雨”(王上18:44;45;其他类似的经文,可参诗135:7;那10:13;51:16)。

太。40《马太福音》2023.6.8,第106天学习笔记(读经分享)

太。40《马太福音》2023.6.8,第106天学习笔记   读经分享:《圣经·约翰一书5:4》说:“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过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我们作基督徒的路程中,总会有网罗和陷阱,使我们跌倒、堕落,失去胜利,失去平安,撒旦从不放弃攻击、诱惑、毁灭神之儿女。所以,我们要随时检查自己有否失去得胜的信心。 若是我们愿意,在狮子的口中也能反败为胜,只要在千钧一发之际运用信心。 信心能改造时势、改变环境。无论怎样黑暗凶险,只要用信心和神做一敏捷的联合,胜败立刻因之一变。 神始终在他的宝座上、能在一秒钟内转败为胜,只要我们真信靠他。荒p103

玛。39《玛拉基书》2023.6.7,第105天学习笔记

  玛。39《玛拉基书》2023.6.7,第105天学习笔记 3.这句话为上文“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提供了原因;没有雨水自然不会有“草木”、“菜蔬”,它们不可能生长。 二.“也没有人耕种”,这“地”是否指“伊甸园中的地”?这句话主要解释为什么“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没有人耕种。 三.究竟本节所描述是何时的情况?学者有三种看法: 1.这是第一章二节的情况。 2.这里的“地”乃指“农地”,人未耕种之前的情况。 3.此处是上帝未造人,以及人未犯罪之前的情况。

亚。38《撒迦利亚书》2023.6.6,第104天学习笔记

  亚。38《撒迦利亚书》2023.6.6,第104天学习笔记 经文: 因为耶和华上帝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种; 一.“因为耶和华上帝还没有降雨在地上”这句话有下列特点: 1.它为洪水留下伏笔(上帝说:“我要降雨在地上”,创7:4)。 2.对于创世记当时的读者来说,这句话甚具震撼力;因那时的人以为“雨”来自雨神,故必须向雨神献祭,不然,就会有旱灾。创世记的作者却指出降雨在地上的乃是创造天地的耶和华上帝。

该。37《哈该书》2023.6.5,第103天学习笔记

该。37《哈该书》2023.6.5,第103天学习笔记   本节经文有下列地方须留意: 1.“野地”即不能耕种的土地,和下一句的“田间”(农地)相对。 2.“草木”和“菜蔬”三方面相对: 第一,“草木”指在旷野(“野地”)生长的植物(创21:15;伯30:4—7),“菜蔬”(创1:11;12)生长于“田间”。 第二,“草木”不能食用,“菜蔬”却可以食用。 第三,此处的“草木”和第三章的“荆棘和蒺藜”相对(创3:18),就如此处的“菜蔬”和该处的“菜蔬”相应一样。

番。36《西番雅书》2023.6.3,第102天学习笔记

  番。36《西番雅书》2023.6.3,第102天学习笔记 3.本节乃是第一章一节至本节的结束,故用“地天”,和开头的“天地”(创1:1)交叉平行。 4.由下一节(创2:5)开始,作者记叙的中心转到“地”和在“地上”的人,故用“地天”作为下文的引子。 笔者认为这四个原因都有可能,很难断定哪一个正确;从文体变化来说,第二个最可取;但从内容来看,第四个有道理。 四.第五节上继续记录上帝未造人时“地”的景况。大地一片荒芜,是不毛之地(可比较创1:2的“空虚混沌”)。

哈。35《哈巴谷书》2023.5.16,第101天学习笔记

哈。35《哈巴谷书》2023.5.16,第101天学习笔记   三.“造天地的日子”(第四节)本是“造地天的日子”;旧约圣经,只有本节和诗篇第148:13提到“地天”(该处引用本节),其他都是“天地”。为什么此处用“地天”呢?有四个原因: 1.作者故意改变“天地”的次序,和本节上一句“创造天地”不同,读起来不会感到呆板、乏家。 2.本节直译是“天地创造的来历是这样……造天地”;因此,本节交叉平行:天、地、造、造、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