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200。學習《历代志上》9:1—3的具体筆記 2025·6·28·(#1828/500)
今天接续昨日所学习的神的话语:“其中《耶利米书》25:8-12说,‘8所以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你们没有听从我的话,9我必召北方的众族和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攻击这地和这地的居民,并四围一切的国民。我要将他们尽行灭绝,以致他们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永久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10我又要使欢喜和快乐的声音,新郎和新妇的声音,推磨的声音和灯的亮光,从他们中间止息。11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这些国民要服事巴比伦王七十年。12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
新约中的“巴比伦”。有两个巴比伦,历史中的巴比伦,和现实中的巴比伦。需要神赐予智慧,分辨我们这个世代的巴比伦大淫妇。由于和合本圣经没有将הִנֵּה(behold)这个词翻出来,而且也没有将以色列与犹大正确分段;所以看英译会有一些帮助:So all Israel were reckoned by genealogies; and, behold, they were written in the book of the kings of Israel and Judah, who were carried away to Babylon for their transgression(KJV)。圣灵呼喊我们注意查看“以色列诸王记”,应该指的就是《列王记上下》(סֵפֶר מַלְכֵי יִשְׂרָאֵל וִיהוּדָה,the book of the kings of Israel and Judah(《历代志下》27:7,35:27,36:8;20:34,5:6,5:25-26)。
动词被掳(גָּלָה)在旧约中出现了188次,基本含义是to uncover, remove(《创世记》9:21,35:7;《出埃及记》20:26等);用于“被动语态”,常指to carry away into exile, take into exile;to be taken into exile。被掳因为以色列人自己犯罪:מַעַל,unfaithful or treacherous act, trespass against man or against God(《利未记》5:15,6:2,26:40等;《约书亚记》7:1,22:16等;《历代志上》10:13,《历代志下》28:19,29:19,33:19,36:14;《以斯拉记》9:2,9:4,10:6;《以西结书》17:20;《但以理书》9:7等)。מַעַל这个概念虽然指犯罪,但在旧约中29次出现,基本上都指“以色列人犯罪”,特别是指以色列人被掳之原因。所以这个概念应该限于被刑罚,而非永罚。这个判断既用于犹大人被掳(他们最终仍然回归),也用于扫罗的灭亡。根据《历代志上》10:13,扫罗之死是因为自己的מַעַל,是“耶和华使他被杀,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但是,这未必意味着扫罗这位“被膏者”(《撒母耳记下》1:16)沦入了永火。也就是说,מַעַל在基督里是可赎的:“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无论行了什么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
简而言之,מַעַל专指以色列和耶和华的关系,如同妻子对丈夫的不忠。所以动词מָעַל第一次出现在《利未记》5:15,“15人若在耶和华的圣物上误犯了罪,有了过犯,就要照你所估的,按圣所的舍客勒拿银子,将赎愆祭牲就是羊群中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牵到耶和华面前为赎愆祭。16并且他因在圣物上的差错要偿还,另外加五分之一,都给祭司。祭司要用赎愆祭的公绵羊为他赎罪,他必蒙赦免”(另参《历代志下》12:2等)。מַעַל所指向的犯罪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必须付出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但仍然是可赎的罪,是“赎愆祭”覆盖的对象。所以מַעַל不意味着失去了永生。以色列开国君王扫罗的犯罪,实际上是整个以色列犯罪得罪神的经典缩影。但这是对以色列的应许,同样包括了扫罗:(《罗马书》11:26-29),26“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ἀσέβεια,want of reverence towards God, impiety, ungodliness)……29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所以主流的这个解释是可以接受的:「犹大人因犯罪就被掳到巴比伦」,原文是「犹大人因不忠实就被掳到巴比伦」,表明犹大被掳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神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背叛了与神所立的约。
回复删除本栏所述:『也就是说,מַעַל在基督里是可赎的:“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无论行了什么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可参阅(《利未记》6:7 “祭司要在耶和華面前為他贖罪、他無論行了甚麼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
本栏作者所述:『新约中的“巴比伦”。有两个巴比伦,历史中的巴比伦,和现实中的巴比伦。需要神赐予智慧,分辨我们这个世代的巴比伦大淫妇』。可参阅(《使徒行传》7:42-43)“42 神就轉臉不顧、任憑他們事奉天上的日月星辰、正如先知書上所寫的說、『以色列家阿、你們四十年間在曠野、豈是將犧牲和祭物獻給我麼。43 你們抬着摩洛的帳幕、和理番神的星.就是你們所造為要敬拜的像.因此、我要把你們遷到巴比倫外去”。』及《彼得前书》5:13 “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
回复删除
回复删除本栏所述:『也就是说,מַעַל在基督里是可赎的:“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无论行了什么事,使他有了罪,都必蒙赦免”』。另参阅(《民数记》5:6-7“你曉諭以色列人說、無論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至干犯耶和華、那人就有了罪。7 他要承認所犯的罪、將所虧負人的、如數賠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歸與所虧負的人”。12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人的妻若有邪行得罪他丈夫”。27 “叫他喝了以後、他若被玷污得罪了丈夫、這致咒詛的水必進入他裏面變苦了、他的肚腹就要發脹、大腿就要消瘦、那婦人便要在他民中被人咒詛”。31:16 “這些婦女、因巴蘭的計謀、叫以色列人在毗珥的事上得罪耶和華、以致耶和華的會眾遭遇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