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224。学习《希伯来书》(复讀)6∶1—12具体筆記 2024·9·25·

今天接续昨日所学习的神的话语……

 其次,“基督道理的开端”,并非要否定,这里强调两条底线:第一、“不必再立根基”——作为根基(11:10;《路加福音》6:48等),这些真理仍然是重要的。比如“只知道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第二、“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这个如此行,就是“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所谓“完全的地步”,平行上文说的“长大成人”,作完全人,作大丈夫;不要再作小孩子。

最后,“基督道理的开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或“各等教训”呢?第一、“懊悔死行”。 相当于“认罪悔改”,“我的见证”,“大会呼召”。第二、“信靠神”。 相当于信经中的“我信”,教义中的“唯独信心”等等。第三、“各样洗礼”。 洗礼的教义。就此我们能理解保罗所说的话:“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哥林多前书》1:17a)。另参约翰福音4:2,“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第四、“按手之礼”。 (《使徒行传》8:18,《提摩太前书》4:14,《提摩太后书》1:6)。比如“差传大会”,“医治大会”等等。第五、“死人复活”。 如只知道十字架,如信经中的相关部分,如核心教义。第六、“永远审判”。这是信经和教义最后的基本内容。《希伯来书》的的确确是在重置信仰的结构。在信经和教义中,完全没有“义道”和“善恶”的位置;只是一间小学,或宗教幼儿园。

此外,我们需要强调一下第3节经文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我们将要行动,在这里是将来时。答案关键在这句假言判断:动词的基本含义是(《哥林多前书》16:7)。因此这句话应该指下文将来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指那些开端性的道理。或者更准确地说,如此行指的就是:“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1-3节与9-12节以“行为”为核心价值交叉呼应。

是时候了,告别唯独信心、只知道十字架的巨婴教。是采取行动的时候;是孩子起来行走的时候了:“38他们来到管会堂的家里,耶稣看见那里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39进到里面,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乱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着了。40他们就嗤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撵出去,就带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41就拉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42那闺女立时起来走。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马可福音》5:38-42)。十二岁了,还不能行走吗?基督教重建就是一场成人礼:婴孩或者被屠,或者长大成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来88。学习《希伯来书》12∶25—29具体筆記 2024·5·12·

来260。学习《希伯来书》(复讀)8∶1—5具体筆記 2024·10·31·

代113。學習《历代志上》5:1—10的具体筆記 2025·4·2·(#1741)